洛阳铲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93|回复: 10

评第六大名著:《射雕英雄传》

[复制链接]

1

主题

3

帖子

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
发表于 2022-12-12 15:18: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已评过前五大名著,《围城》、《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接着来。
武侠小说风靡中国,贩夫走卒士农工商喜闻乐见,虽说大多数文学性似乎差了点,但这一大类小说中也必然有几部不错的。要选出一部最好的当然仁者见仁,意见很难统一,但无论怎样金庸都是众望所归。最早的武侠小说从唐宋传奇就开始出现,《水浒传》也沾武侠了的边,到《三侠五义》开始定型,到清末民初就泛滥了。中国电影诞生于1905年,1928年就出现了现象级的《火烧红莲寺》,三年之内连拍18集,烧完这个烧那个。而从1928年到1931年,中国共上映了227部武侠神怪片。电影是比小说更便捷的大众文艺形式,但好剧本都是有好小说做底本的,《火烧红莲寺》的底本正是平江不肖生的《江湖奇侠传》。民国时武侠小说之泥沙俱下,可通过邓友梅的《那五》略知一二。好吃懒做的那五买了一部《鲤鱼镖》,装模做样当起作家来,结果惹了一身骚。当然也有好的,比如王度庐的《卧虎藏龙》、还珠楼主的《蜀山剑侠传》、宫白羽的《偷拳》,实际上鸳鸯蝴蝶派作家张恨水也写过《中原豪侠传》。近现代的新派武侠小说更是繁荣昌盛,出现了梁羽生、金庸、古龙等等人物,一直到网络时代,然而现在写小说的技术大大提高了,写小说应该不是难事,如今又发散出玄幻、穿越、悬疑、盗墓等类型,我本人已经跟不上时代了,就不说了。从小说史上讲,新旧小说的区别是很明显的,旧小说和传统说书一样,分成回目,动不动就来段诗文或者赞,到关键处就请听下回分解吧,下回来了一看(听),也没什么要紧处。但这只是形式上的新旧,内容上讲,旧的未必不好,比如《刺客聂隐娘》,翻拍一下就挺好。总的来说,看小说毕竟不那么重要了,看电影、追剧、打游戏、看世界杯、吃烧烤、刷手机,人们的娱乐方式多了,武侠小说能不走下坡路吗?


武侠小说实在太多了,怎么办,看书就要看最好的,因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好小说的名声自然要向几部经典集中,经典还是要看一看的。电影更便捷、更形象,但是电影更追求一时的愉悦,看过好电影还是令人忍不住想要翻翻原著,毕竟文字更可回味。武侠小说也是小说,是通俗文学,是文学,文学本就不是严肃的。另一类是言情小说,代表人物是琼瑶,通俗文学本来就不够档次,王朔称为四大俗,正是金庸加琼瑶,还有四大天王和成龙电影。这些的确是俗的,如果经历几百年的沉淀,还有人认可几部的话,那就是好东西了。也有人说,所谓经典文学的东西根本读不下去,我认为一般不会的,只是因为那需要相应的背景知识。武侠小说的问题就在于都是编造的,会武功的人几乎是不存在的,如果完全凭空想象写小说当然写不好,情节难免拖沓离奇。但是武侠小说也不是空中楼阁,侠客们仍然要吃饭、搞钱、找对象,他们只是另有一些神通,希腊神话故事就专写神或半人半神,结果成了文明的起源。好的武侠小说就像《西游记》一样,虽然是编的,但有现实的影子,有真实感,真实和真实感是不一样的东西哦。
提个文学点儿的问题,武侠小说是主要写武还是写侠呢?早就有人说过了,武术功夫只是表象,小说都是写人(其次写事)的,武侠小说当然是写侠的。这就叫文学,你以为盗墓小说是写盗墓吗?《西游记》是写取经吗?你把《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拿掉,把《鬼吹灯》的胡八一拿掉,就不成书了,势必要推倒重来。所以小说中创造的鲜明文学形象---各色人物才是最重要的,明白了吗,要称得上经典,这是最主要的标准。(来练习一下,你以为《西游记》是崇佛的还是崇道的?)小朋友可能会一时痴迷于武功,什么降龙十八掌、凌波微步、吸星大法、九阳神功,周星驰的电影《功夫》不是演了吗,总有一天你会碰到一个神丐什么的,给你一本如来神掌,鼓励你一句,“小朋友,将来的世界和平就靠你了”。文学就是营造氛围,电影小说里一定会信誓旦旦的告诉你,如来神掌原来真的有啊,可合上书还是假的。哪一家的功夫才是高呢,名字好听有用吗,唐诗三百首和儿歌三百首其实没什么区别。同样的还有各种宝物和秘笈,《九阴真经》和《武穆遗书》都是虚无缥缈的,它们是什么不重要,它们的定义就是人人追求的宝物,如此而已。南宋得到《武穆遗书》就能重振江南的军事吗,《西游记》取回来的佛家经书真能开万世太平吗,妖怪吃了唐僧肉真能寿与天齐吗?我们看穿了这些还会看武侠小说,乃是因为王重阳周伯通守护《九阴真经》的决心是真的,郭靖守护《武穆遗书》的拳拳爱国心是真的。所以说,武功虽好,终是表象,江湖上的人物和故事,善恶情仇,才是重点。话又说回来,描写武术或功夫毕竟是武侠小说的基本功,基本功还必须要扎实。
金庸梁羽生这些人的文艺和历史的功底都是很好的,除了武侠小说作家之外,他们更是文人,写过很多随笔,也是很好的。1966年梁羽生用佟硕之的笔名写过《金庸梁羽生合论》,可以看到写武侠小说的人脑回路里也是蛮复杂的。文章中说,宋朝才女黄蓉不应该唱元曲,金庸的回答很有力。
佟兄一文很反对我《射雕英雄传》中宋代少女黄蓉唱元曲这段情节。我所以写这一段,主因是在于极欣赏这几支元曲,尤其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几句话,忍不住要想法子抄在小说里。
元曲的曲,起源于唐。据王国维的研究,元曲三百三十五种调子,出于唐宋古曲者一百十种,此外若干种虽不知其来源,亦可确定是从唐宋时的曲子变来。其实,我以为在小说戏剧中宋代人不但可以唱元曲,而且可以唱黄梅调,时代曲。山西人的关公绝对可以讲广东话,唱近代的广东调。梁山伯祝英台是晋朝人,越剧的曲子却起于民国初年,梅兰芳以起于清朝雍正乾隆年间的皮黄曲调唱秦朝末年的《霸王别姬》,董永是东汉时人,黄梅调起于清朝末年,《天仙配》中的董永却满口黄梅调,那在艺术上都不成问题。我想很少有人会去研究“空城计”中诸葛亮所唱的曲调在三国时代是否已经存在。
任何历史小说中的人物,所用的语言必须是现代化的,司马迁写史记,就将《尚书》中尧舜等人古奥的对白“现代化”(汉代化)了。如果认为宋人不能唱元曲,那么宋人说话“的了吗呢”更加不可以了。我国的成语都有来历出典,假定每一个词都要研究一下出于什么时代,比如说,在写历史小说时,马援之前的人不能说马革裹尸,刘秀之前的人不能说得陇望蜀。三姑六婆四字,出于明人所述元朝史事的《辍耕录》,我们在写宋代的故事时,事实上不能用三姑六婆四字,那不是太迂腐了吗?(《一个“讲故事人”的自白》,见《海光文艺》4月号,1966年4月)
从金庸的作品中选一部最好的实在太难,因为金庸的作品都很优秀,所以就选最早最古拙的一部长篇小说《射雕英雄传》,同时因为83版电视剧同样经典,《射雕》的影响力应该排在第一,这个争议就不大了吧,现在它还入选了教育部给中学生的推荐阅读书目。其实,很多人只看过电视剧,没有看过书的,但也非常喜欢《射雕》。有两点先声明一下,1是《射雕》最初连载于1957~1959年的《香港商报》,连载就是一边写一边发,情节很可能随人物游走,甚至有时请人代写,将来出书的时候就要修改一番。《射雕》有一个三联版很出名,后来又有一个新修版,改掉一些错漏,增加了不少文学色彩。2是1983年版的《射雕》电视剧拍的很成功,但是剧情有很大改动,比如郭靖离开大漠,没有经过张家口和北京,直接就到了江南,所以一定要看书。小的时候,因为没有书看,专门看电视剧了解剧情,那感觉是精彩绝伦天马行空,所以我这代人郭靖黄蓉等在心中的形象就主要是电视剧给的。电视剧呢受当时的技术手段所限,拍的远不如现在精彩清晰,但是演员的认真劲已经很到位了。《射雕》后来又拍了很多次,但本人都只看过几眼,还不错吧。好剧本总是一拍再拍,像四大名著一样。


新修版的《射雕》一开篇,加入了张十五说书来交代历史背景,正是韩侂胄史弥远当权的年代,开头这一段就写的很好
钱塘江浩浩江水,日日夜夜无穷无休的从临安牛家村边绕过,东流入海。江畔一排数十株乌柏树,叶子似火烧般红,正是八月天时。村前村后的野草刚起始变黄,一抹斜阳映照之下,更增了几分萧索。两株大松树下围着一堆村民,男男女女和十几个小孩,正自聚精会神的听着一个瘦削的老者说话。那说话人五十来岁年纪,一件青布长袍早洗得褪成了蓝灰色。只听他两片梨花木板碰了几下,左手中竹棒在一面小羯鼓上敲起得得连声。唱道:
“小桃无主自开花,烟草茫茫带晚鸦。几处败垣围故井,向来一一是人家。”
那说话人将木板敲了几下,说道:“这首七言诗,说的是兵火过后,原来的家家户户,都变成了断墙残瓦的破败之地。小人刚才说到那叶老汉一家四口,悲欢离合,聚了又散,散了又聚。他四人给金兵冲散,好容易又再团聚,欢天喜地的回到故乡,却见房屋已给金兵烧得干干净净,无可奈何,只得去到汴梁,想觅个生计。不料想: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牛家村虽小,却改变了中国的历史,如果当年丘处机没有路过牛家村,就不会有风雪惊变,郭靖也不会从小在蒙古长大。郭靖帮不上铁木真,成吉思汗可能早年就死于蒙古内乱,何来蒙古铁骑横扫欧亚,南宋也不会灭亡。南宋已经有交子,资本主义发展成熟,蒸汽机可能就是中国人发明的了,今天的世界可能就完全不同了。哦哦,刚刚走了一下神。
最近的电影《射雕英雄传之九阴白骨爪》拍的还不错,这里讲了梅超风和黄药师的情感故事,初以为是编剧的创意,再翻书却发现新修版原著就是如此,看来还是金庸的功力强啊。厉害呀,这一点章节就够拍一部电影的。
《射雕》还是一部历史小说,我们听说丘处机这个人,往往就是因为这部小说。关于元朝秘史、襄阳之战、花剌子模等等,也是如此。历史存在吗?我认为古人只是生活过,然后绝大大部分的音容笑貌和是非原委都消失在风中,过往是存在的,但过往不是历史啊历史真实只有一些证据确凿基本史实是不容否定的,比如唐朝结束了是宋朝,姓赵的当了皇帝,金人灭北宋,蒙古先灭金再灭南宋。但具体的情节都记载不详,正史实际上已经或多或少在讲故事了,要讲故事就要在史实之间串联情节,免不了添油加醋哦。史实资料太多太散乱且真伪难辨,普通人根本没法读,好的历史小说便应运而生,抛开真实留住真实感也好。2015年的山东卫视《我是先生》的某次节目中,马未都对战北大历史教授赵冬梅,赵教授一上来就说大家知道《杨家将》吗,那个大部分是虚构的,然后教大家要追求历史真实。马未都怼赵教授,司马光砸缸用的是什么,你说是石头,一定是吗,为什么不是砖头或锄头?真实很重要,但是真实不是目的,真实也是追不到的,不如转而求文学的真实(即真实感),马未都就强调《三国演义》对中国历史的贡献远远大于《三国志》。在《射雕》之前,我们中国人对元朝的历史兴趣不够了解也不多,真的多亏有《射雕》。郭靖这个形象的最大特点就是正义,善良和爱国,虽然愚钝但是总在进步,终成侠之大者,小孩子读《射雕》也能吸取正能量吧。金庸的其它小说也都嵌入了历史,其实历史小说才是成品,历史资料都只是原材料,离大众太远。金庸到底是如何从乱七八糟的资料中翻炒出一部《射雕英雄传》,真的是个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5

帖子

71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71
发表于 2022-12-12 18:59:28 | 显示全部楼层
秀起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6

帖子

91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91
发表于 2022-12-30 07:16:5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 支持一个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5

帖子

8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88
发表于 2023-1-18 12:43:2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个帖子,下班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2

帖子

65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65
发表于 2023-1-23 08: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发呆,回回帖,工作结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5

帖子

89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89
发表于 2023-2-2 09:50:3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0

帖子

79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79
发表于 2023-2-21 05:20:08 | 显示全部楼层
珍爱生命,果断回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43

帖子

87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87
发表于 2023-3-4 23:14:30 | 显示全部楼层
1v1飘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5

帖子

90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90
发表于 2023-3-9 18:29:48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人,此事必有蹊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7

帖子

7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74
发表于 2023-3-11 20:42:0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洛阳铲

GMT+8, 2025-4-19 09:56 , Processed in 0.42769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